我的十五年:从专科到医学博士

从医四年后遇到武汉疫情

2015年6月研究生毕业,在读博和工作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尽管读博是我内心一直的渴望,但父亲的一席话给了我选择的勇气。

他说我在象牙塔里待了太久,需要先扎根临床,融入社会中去磨练,倘若工作后还有明确的读博的想法,再找机会继续深造。加之当时心仪的三甲医院扩招,我幸运地被录取,且专业对口,于是我暂且搁置了读博的计划。

工作前三年,我作为一名住院医师,负责住院病人的收治和常规诊疗,每天起早贪黑地奔波于家和科室之间,总觉得有写不完的病程,办不完的出院病历,看不完的书本知识,但也让我快速地成长起来了。

到了第四年,我已担任了半年住院总医师,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有了比较扎实的临床基础,也有了更多思考和总结的时间。我开始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成长,于是申请了去省人民医院进修,并报考了2020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进修不到半年,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

我迅速和进修医院申请了延期,主动回到原单位,即刻进入隔离病房参加一线抗疫救治工作。这不仅是出于一名医生的本能,或者说心中拯救世界的“英雄情结”,也因为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彼时我希望与她并肩作战,贡献自己哪怕一点点微薄的力量。

准备进隔离病房

我在隔离病房工作了40余天,后又进入缓冲病房,支援发热门诊工作,在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也让我更真切体会到了“生命、健康至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感恩和知足。

在发热门诊工作

我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主要负责救治确诊病患,每日查房、开医嘱调整用药,写病程记录病情变化。工作时穿着几重防护服,不敢有一丝松懈,也经历过为了少上厕所尽量少喝水的日子。

起初心里有过片刻的害怕,但从没有想过退缩,只是在工作上会更加谨慎仔细,因为倒下一个,就意味着医护人手更紧缺了。

那段时间我都住在隔离酒店里,每天定时向父母和先生报平安。他们都是很淳朴、善良的人,虽然不免为我担心,但从来没有反对我的选择,并且为我们家里能有人能尽微薄之力而自豪,我也开始庆幸自己选择了学医这条路。

抗疫荣誉证书和纪念勋章

经此一役,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隔离修正间隙,我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博士考试。托赖于那一年的好运气,我在2020年实现了读博的愿望。博士拟录取结果公布时,回忆如电影倒带在眼前一一浮现。为了这一天,我等了近十五年。

为了读博辗转十五年

2006年,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志愿不幸滑档。父母换着法儿地游说我再复读一年,但我倔强又莽撞地选择调剂到了省内的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

那时我对于这个学校和专业并不了解,只是认为再次复读压力实在太大,学个技术也是好的。

见我心意已定,父母也不再坚持,而且他们认为我性格温和,做事细心,适合做医生,“哪怕以后回乡镇卫生院做一名村医也不错的。”

只是在送我入学的那个下雨天,父亲准备回老家时郑重地跟我说:“有机会一定要升本科啊。”

父亲一直很重视我们姐弟四人的学习,他幼时读书很好,但因为家庭原因很早就辍学了,“没文化”是他一生的遗憾。母亲识字也不多,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所能想象到最好的“走出去”的方式,便是读书。

专科前两年课程安排繁重,几乎每天满课,晚上还必须去固定教室打卡上晚自习,周末偶尔有实验课。这让我的大学过得如高中一般充实忙碌,还真没有父母担心的那么容易“迷茫”“堕落”,成绩也还过得去,也因此在大三时得到了去省三甲医院实习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个科室轮转,我的带教老师一共带了七名学生,除了我和另一位同学是专科外,其余都是本科以上的。

看到同组的一位博士师姐每次都能游刃有余地遣方用药,与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沟通病情,我站在一旁,觉得自己与她隔着十万八千里,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自惭形秽”,也更加激发了我“不考上本科不罢休”的斗志。

实习结束已是大三下学期,距离专升本考试只剩两个月,我才终于能够心无旁骛地备考。我和同学在校门口租了间房,两点一线,完全无心理会找工作的事,最终盼来了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本科期间,我跟诊所在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老教授抄方,老师为人谦逊善良,耐心地教我如何专业诊治、望闻问切,如何与病人沟通,总算让我一只脚踏入了临床医师的大门,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是他一直鼓励我继续读研,提升竞争力,期望我在将来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其实现在想来,我的求学之路虽然颇有坎坷,但也遇到了诸多幸运,有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有一同奋战的同窗好友,还有诲人不倦的恩师。

我很喜欢本科时的一位任课老师,她专业、干练、优雅,至今依然记得她对我们说的“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做事靠谱的人”。受这位老师的影响,我在2011年报考了她所在附属医院的研究生。

学习笔记

和所有学医的同学一样,备考和实习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大五那一年,每天奔波于医院、教室、食堂、宿舍,连轴转的生活时常让我感觉力不从心。经常实习一天回到教室,先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才开始复习。偶尔加班太晚,回来倒头就睡,只能第二天早起看书,完成前一天的任务。所幸成绩过了线,学生生涯再续三年。

如今我已读到博士二年级,这两年里脱产学习博士专业课程学习,在扇贝重拾英语,坚持每日在扇贝阅读看英文书,认真准备presentation,注重口语和听力练习;准备论文开题,收集临床课题病例和实验部分内容,虽然偶尔会为课题进展和毕业文章焦头烂额,但学习依然让我快乐而充盈。

英语笔记

从19岁到34岁,从大专到博士,从实习生到主治医师,这美好的15年一晃而过。起初专科出身一直是扎在我心中的刺,我羞于向旁人提及。博士确定录取那天,我终于能和自己和解,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出身和这漫长的求学路。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

回想这些年的经历,觉得自己资质笨拙,成长之路艰难而漫长,28岁以后心智才趋于成熟稳重。但我依然是幸运的。

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山城,但我拥有读书的机会,书中的知识带我找到了通往世界的路。

这两年用完的笔记本

我的父母尽他们最大努力给年少的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在面临选择时给我中肯的建议,在我刚工作忙得脚不沾地时,义无反顾从老家搬到我的出租房照应我,不管加班多晚回家,总能吃到可口的热饭热菜,总有一盏等我的夜灯。

我也很感谢先生的包容和守护,我们的女儿乖巧可爱,我的公婆勤劳善良,还有导师和同门的悉心指导,他们都是让我心无旁骛投入学业与工作的坚实后盾。

关于未来,唯愿小朋友茁壮成长,小日子依旧安稳和美;学习和工作能够克服拖延和完美主义,内镜技术能有所突破,能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多读文献,多出成绩,完成博士中期考核……

希望自己能够沉心静气,专注于当下,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完成每一件事,就像小伙伴鼓励我的那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最后也祝大家眼明心亮,都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