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霸”是怎样养成的?探秘武汉小“联合国”
东湖畔,风拂过绿地,菖蒲和木芙蓉摇曳出自己的旋律,鱼儿弄皱水面,漾起波纹,弄花了一张张笑盈盈的脸。
为迎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办公室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单位联合举办了武汉湿地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不少来自武汉爱莎国际学校的学子们参与了本次研学活动。
参加实践活动的爱莎学生们。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他们在这里共同研习长江生态文明,保护武汉大美湿地。
就像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莎作为引导者,带领着这些“飞鸟们”,在各自的天地展翅翱翔。
清晨7点,朝霞映红了军山长江大桥,水波荡漾起温柔的橘色涟漪,天、水、桥构成一幅景象旖旎的印象派画卷。
这是蒋睿撩起爱莎宿舍窗帘眺望到的风光,是独属于爱莎学子的清晨浪漫。蒋睿有三位室友,两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第一次见面时,大家不知道怎么打开话匣子,来自美国的王佳盛一句汉味的“bonjour”逗得室友哈哈大笑,也就渐渐地热络起来。
可眺望长江的学生公寓。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到中国古代“禅让制”,从小王子的612星球到最新上映的超级英雄大片,他们无话不谈。用国际化的视野聊着最接地气的话题,好不快活。
王佳盛最近参加了寄宿部组织的读书会,40分钟的读书会里,学生们一起读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起分享阅读后的心得。这是他第一次深度阅读鲁迅的作品,从“长妈妈”身上,他读出了中国老百姓的善良与坚韧,在和寄宿部其他学生交流的过程,他感受到,鲁迅犀利的笔锋下,是对人民深沉的热爱和关怀。
寄宿部组织的晚间读书会活动。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爱莎的宿舍采用院舍制,融合古代先贤孟子“四端说”发展为爱莎“四心”,由“驺吾”“白泽”“凤凰”“鲲鹏”四大院舍组成。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社区文化精神,如同电影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James Morris校长亲自为学生们解读四大院舍的内涵。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像《哈利波特》里风趣幽默的“胖夫人”一样,爱莎也有自己的寄宿团队。与传统意义上的宿管阿姨不同,所有的寄宿员工都会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并由中外宿管团队共同管理。
爱莎学生公寓的共享空间和健身房。宁波 摄
小学部的孙映涵和舍友最近有了些分歧,他最近睡得有些晚,在作息时间上和大家不能达成一致。宿舍老师Richard知道了这一情况,将4个人聚在了一起,大家一起推心置腹的讲清楚了自己的诉求,相互协商讨论,棘手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同理心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寄宿部校长Richard教学生打领带。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这就是爱莎超越家庭般的寄宿部。除了照料学生起居,确保安全以外,爱莎的寄宿老师还负责学生的人文心智关怀与身心健康。在人文心智关怀层次,为学生提供学业晚辅导、生活技能培养课、心理健康支持等;在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力图让学生拥有愉悦且稳定的情绪,在学院中找到归属感与价值认同感。
“老师,请问这道题为什么选C呢,明天有时间能给我讲讲吗?”晚上十点多,陈海一有道化学题不会做,想了一会,把问题发给了化学老师Micheal。第二天早上,陈海一发现Micheal老师回复了,还专门录了解答视频,那时是午夜11点57分。
爱莎教学楼。宁波 摄
陈海一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全英文的教学方式,他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整理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化学单词表。边学边记,原本生涩的术语也渐渐熟了起来。
从垫底到化学满分,陈海一只用了一周。这里是爱莎,你越爱学习,就会得到越多帮助。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陈海一收获的并不只是分数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找到逐渐被放大的热爱。
受身为工程师的父亲影响,他对建筑,尤其是欧式建筑情有独钟。“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设计出像伦敦眼、塔桥那样闻名世界的代表作,并把这些地球文明带到其他星球上。”谈到未来的梦想时,这个器宇不凡的少年眼里闪着光,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的期许。
开学第一周,当老师告诉高中段学生有机会参加“全球未来太空学者大会” —— 一项把建筑和天文学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球青少年的太空城建设竞赛时,陈海一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向老师报了名。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参赛团队要以公司为单位参赛,设计太空城商业策划并参与招投标,因此参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技术设计、商业设计、公共演讲、团队合作等技能。这对于高中段的陈海一来说并不容易。
陈海一和同学们在准备“太空城”项目。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每周六上午8点,陈海一都会回到学校接受4个小时的训练,爱莎也为“太空城”项目特别邀请了4位指导老师,其中包括1名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副教授和2名博士。渐渐地,陈海一也能驾轻就熟地用起“拉格朗日L4点”“马太效应”这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方法和理论了。
老师在课间为高中生答疑解惑。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爱莎始终认为,方法的习得才是能够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单纯的学会某些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各种可迁移型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具有适应力。
课间,校长与学生们亲切交谈。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爱莎践行IB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建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系,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刷分、恶性攀比、参加考试、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比之前变得更优秀,是真正的全人教育。
刚进入小学部的思涵最近有些心事,爱莎英语语言课程会在学生完成入学评估后,根据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力、需求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思涵的英语一直带着口音,这让她有些担心。
入学几周后,她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分层不等于分级,只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适合且具有挑战性的英语学习方式。在英语文学课上,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名著《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虽然固执且执拗,思涵却从他身上发现了某些“笨笨的勇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思涵感到被尊重,她的口音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有着类似烦恼的还有文文妈妈,文文性格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妈妈担心她会不会无法融入集体。“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在爱莎都会被平等的对待,不同性格各有其力量。”本学期第一次家长开放课程后,校长James Morris的话打消了文文妈妈的疑虑。
上击剑课的学生。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在爱莎,所有孩子都会被善待着成长。这种善待不止于个性的尊重,更体现在对个性的培养。
“我最喜欢的英雄是木兰,”娜娜从小性格活泼好动,她留着干练的短发,是一个很飒的女孩。今年的素质拓展课程,她选择了橄榄球和编程。一些刻板印象中略显男孩子气的课程,却是她的兴趣所在。“我喜欢橄榄球,喜欢奔跑和追逐,我希望女性被欣赏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社会角色,更重要的是,她深耕自己热爱的领域,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学习骑马的学生。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在马背上体验“英式优雅”,在蛋糕房享受发酵的馥郁香气,在戏剧舞台“等待戈多”,在音乐厅弹琴拨弦。在艺术的分贝和科技的磁场下,见证“小爱因斯坦”“小谷爱凌”们的茁壮成长。
爱莎的素质拓展课共有68门,课程横跨艺术、体育、语言、科技、财商、竞赛等门类。课程在周一到周四下午展开,每位同学可以选择4门课,每学期初有“体验期”,体验过后,如果发现和自己的期待有偏差,还可以重新选课。
学习如何做披萨。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素质拓展课程作为IB课程框架的一部分,践行国际教育精髓与全人教育理念,融入世界多国优质课程体系,在多语言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融合能力。私人订制小班教学,一人一课表,一人多导师,尊重孩子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奥林匹克标准游泳馆、国家级标准运动场、高尔夫训练中心、马术中心、攀岩基地、千人英式剧院、黑匣子剧场、国际STEAM中心、多功能实验室、真草足球场、橄榄球场……以被誉为“建筑界奥斯卡”的世界顶级环保标准——WELL v2标准建造,从室内空气、水质、光照、温湿度、噪音、人的感受等10大健康体系出发,全方位给予学校师生最无微不至的关爱……
你以为这是世界顶级度假区?No,你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国际学校。
千人英式剧院。宁波 摄
学生练习打高尔夫球。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爱莎的专家团队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名校,其中有在澳洲卫斯理、哈罗、新加坡UWC、香港汉基、香港英基等校担任校长和教育总监等关键职务的教育行业领军人。每位成员都具有多国文化背景、管理团队至少25年的领导经验以及在业内顶尖国际学校的工作经验。教师团队,拥有至少10年以上同岗工作经验。
以满足IB课程设置为核心,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的校园及管理体系。众多顶级校园设施,最专业的师资队伍,充分满足学生全方面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篮球场上课的学生们。宁波 摄
不止是硬件和师资,无形之处,爱莎也面面俱到。
每年的“爱莎日”,学校会举办盛大的国际嘉年华,孩子和家长在舞台一起表演,掌声和心跳声相互交织,活动收入将全数用于社会公益。
2021年爱莎日国际嘉年华活动。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学生报社创办的《The Crane》刊物,采编写都是学生,他们用铅字刻画下在爱莎的成长轨迹。
篮球队、足球队,橄榄球球队,爱莎的孩子在校队里自由挥洒青春,所有关于运动的梦想在这里野蛮生长。
琴房传来悠扬的乐声,爱莎国际学苑艺术团在为“2022维也纳之夏艺术节”做准备,作为后起之秀,却以一首经典流行乐作品“Billie Jean”荣获Other Ensembles青年组金奖,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爱莎衔接营活动。图片来源: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家长开放课堂,每周五定时开放,孩子的成长故事,家长第一时间总能获取。家校沟通系统ManageBac助力家长自我学习,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让焦虑家长不焦虑。还有帮助新入学的孩子学会求知、学会改变的爱莎衔接营,其乐融融的亲子野餐会……
各色研学活动浸润着荆楚大地的文化气息,丰富着爱莎学子们的人生体验,引来无数人的交口称赞。以IB体系的中文课程为例,老师在讲到楚国文学时,会讲到屈原的《离骚》,甚至会带着孩子们去到湖北秭归研学,进行口述史的访谈,不拘泥于对于文本的考据,而是进入到社会语境重构屈原的文化空间。
悄然间,学生的主体性、自我研究能力逐渐提升。全人教育的理念不是空谈,而是深深植根于每一步实践的脚印中。
今年,爱莎重磅推出“英才少年·爱莎奖学金计划”,学校计划在2023年应届初三报考学生中遴选24名英才少年,以90万/人的丰厚奖学金(高中三年)奖励每一位优秀学子。该项奖学金累计逾2000万人民币,赋予追梦少年“鲲鹏展翅”的信心与力量。
爱莎相信,在IB课程体系下成长的莘莘学子们,未来无论在地球何处翩跹而落,定能带着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主体性学习习惯进行着文化输出,在各自的领域凌空展翅,带着满满的收获凯旋。
(来源:武汉发布 统筹|黄哲 撰文|黄哲 范家曼 叶诗雨 设计|孙瑞)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