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中,有一种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前提型”题目,他的问法当中经常提到的是: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基于的“假设”或者“前提”。我们知道,“前提”就是从论据到结论中间缺少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何从论据得到结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条件。
举个例子:
论据:小明很聪明
结论:所以,小明人缘很好
我们发现从“小明聪明”如何得到“小明人缘好”,中间其实缺乏了一个前提,就是“聪明的人,人缘都很好”,加上这个前提,结论就成立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做前提型的“搭桥法”:当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概念的时候,建立跳跃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啦!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1】配方奶被坂崎肠杆菌污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奶粉本身就含有少量坂崎肠杆菌;二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被细菌污染的器具或者双手进入配方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来冲调婴儿的配方奶。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是上述结论的前提?
A.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坂崎肠杆菌
B.70摄氏度以上的水可杀死坂崎肠杆菌
C.水温低于70摄氏度不会影响奶粉的营养
D.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在沸水中存活
【中公解析】B。题干先论述配方奶会被坂崎肠杆菌污染,接着提出结论:用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来冲调婴儿的配方奶。该论证显然在"阪崎肠杆菌"和"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之间存在跳跃,要使该结论成立,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即说明70摄氏度以上的水可杀死坂崎肠杆菌, B 项即题干结论成立必需的前提。其他三项均未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是所要寻找的前提。故本题选 B 。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做“前提型”的题目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关注题干中“论据”和“结论”里的跳跃概念。这道题当中,论据核心是“板崎肠杆菌”,结论的核心是“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所以我们在看选项时就要关注:“板崎肠杆菌”和“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这两个关键词即可。如果存在跳跃概念,那么建立二者联系就可以了。
下面再通过一道例题进行巩固练习:
【例2】质学家在澳大利亚中部距地表3千米的地下发现了两处直径超过200千米的神秘自然景观,景观所含有的石英砂中有着一簇簇的细线,这些细线大部分是互相平行的直线。地质学家认为,这些景观很可能是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而石英砂的结构就是造成断裂的证据。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A.只有经历高速的陨石撞击,地层中的石英砂才会显示出含有平行直线的断裂结构
B.石英砂普遍存在于地球表面,由于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而很少发生变化
C.该景观的直径之大,并不同于其他的陨石坑,很可能不是一次形成的
D.该景观周围的岩石是3亿年到4.2亿前形成的,那么撞击也应发生在那一时期
【中公解析】A。题干论据:景观所含有的石英砂中有着一簇簇的细线,这些细线大部分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题干论点:这些景观很可能是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而石英砂的结构就是造成断裂的证据。题干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需要在“石英砂中互相平行的直线结构”和“陨石撞击”之间建立联系。A 项,指出只有经历高速的陨石撞击,地层中的石英砂才会显示出含有平行直线的断裂结构,在石英砂中互相平行的直线结构和陨石撞击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其他三项均未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是所要寻找的前提。故本题选A。
这道题仍然是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概念,我们只需找到“石英砂互相平行的直线结构”与“陨石撞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了就可以得出答案啦,这就是搭桥法!